M1芯片初体验

M1芯片初体验

我闻到性能的香气了

纠结了两天最终还是决定了MacBook Air based on M1,到手使用了两天感觉完全超出预期!在大满足的背后还是有一点不顺心的地方,且听我慢慢分享。

Air or Pro

在这方面我没有纠结太多。首先是散热规格上来说,M1芯片的发热量可以用极致凉爽来描述,很难看到CPU温度会飙升到80度,所以Pro多出来的风扇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。其次是眼中钉、肉中刺——Touch Bar,确实这个配置会显得MacBook整体逼格上升,但是也不过是个“花架子”,实用性上没有实体Fn按键来的舒服。最最最最关键的是价格,省下的钱直接上个1T的SSD不比Touch Bar香嘛?

性能 & 续航

无敌是多么寂寞。编译我现在的macOS项目的时间甚至要比我的i5-8500满血桌面CPU还要快一倍,这还仅仅是M1的第一个版本,今年9月份可能会发布的M1X估计性能上会更加离谱。抛开高性能场景,日常体验提升最大的其实就是续航了。这台电脑刚到我手上大概有70%的电,在没有任何使用外置电源的情况下,一直撑到晚上9点,这期间我安装了n个软件,包括HomeBrew、Xcode、Golang、Java、JetBrains全家桶等等,其中有一些软件是编译安装,这期间我还编译了好几次我自己的项目。这和我原先的MacBook Pro 2019 13''产生了鲜明的对比,Intel款别说编译安装了,就算是安装个Xcode组件那涡轮风扇估计就要起飞了。短时间内,AMD和Intel在性能和续航层面上估计连M1的影子都看不到。

问题!

第一就是ThunderBolt口完全不够用。不知道出于哪方面的限制,本次Air和Pro都只配有两个TB口,一个充电另一个就需要完成连接显示器、USB、网线等全部功能。问题就出在这上面,市面上大部分售卖的都是USB协议的Type-C拓展坞,由于带宽限制等问题基本上只支持4K@30Hz的输出,而兼容满血ThunderBolt3协议(TB3)的拓展坞大多售价在1500+,价格对于学生党有点太不友好了,而且TB3芯片是5年前的老古董了,现在花这么多钱确实有点心疼。目前有两个平民方案解决这个问题:

目前我是使用Anker 8合1的拓展坞,目前一切正常,但两个TB口确实太不方便了。是我太傻太过天真,Anker 8合1在显示大面积黑色时会发生明显的频闪,所以最终还是从闲鱼入手了洋垃圾(¥400+),虽然还没收到货,感觉应该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。

第二就是兼容性问题,目前对M1芯片适配的软件越来越多了,但是很多都是非官方的适配或者最新版还没有release,安装这些软件都需要手动安装软件包,而无法使用Homebrew。这一点我相信会随着时间慢慢变好的。

All rights reserved
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,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