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Apple释出Big Sur升级后,当天下午就将OpenCore升级至0.6.3,匆匆备份后,直接更新了Big Sur。目前使用了一个星期,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都非常满意,甚至在别人的视频中看到旧版本macOS后,突然一种年代感和生疏感油然而生,大概我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吧:) 最近Apple在搞事情的方向上越走越远,先后发布了macOS Big Sur以及MacBook/Mac mini based on ARM,生态融合的最终目标已经成为了苹果公开的秘密了。
软件: macOS 11.0
作为新纪元的开端,苹果把macOS的版本号从10.x抬升至11.x,当然对于x86来说实际的版本号还是10.16。界面为了在大生态中更加和谐,也提升了扁平化的比例,icon采用与iPhone/iPad一样的圆角矩形等等。我是一个扁平化UI的狂热爱好者,对于11.0的大部分改进我持无限赞同意见,但是在某些地方的设计上,比如系统偏好设置内的一些图标上会让我产生一丝不解,就像是强硬的塞进了与扁平化丝毫不相关的拟物化,显得有一些违和,希望苹果后续可以重绘这些图标。
除此之外,设计语言的更换对于我的新项目,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打击。对于我来说,icon、界面的重绘将会严重拖慢开发进度。但是还能怎么办呢,只能选择原谅。苹果对于文档的建设真的也不是特别友好,几乎对所有新特性以及从旧设备中更新的方法只是在WWDC视频中简单的提了一嘴,没有一个文字版的guideline,更别提哪怕一点点的example code,而且macOS开发本身关注度就不高且API更新频繁,能搜到的解决方法都像是上个世纪的方案了。
有点跑题,这次UI的更新可以称得上是质的飞跃了,我非常喜欢。
硬件: Mac based on ARM
在M1芯片的加持下,铺天盖地的性能测试和续航测试无不说明着“无敌是多么的寂寞”。除此之外,ARM版Mac还带来了一个额外特性,即开发者只需要动动小手勾选上允许在Mac上运行,无需一行代码适配就可以无缝运行在ARM版Mac上,这对应用不丰富的Mac生态无疑是重大利好。但是我对这个功能却不是太乐观,因为本质上电脑和手机的操作方式有着先天差异,iOS程序的设计和优化都是基于小屏幕和触摸的,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手势,最直观的就是右滑返回,用户体验在电脑上真的非常差。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话,iPad如果可以用上macOS那么我对于上面的话直接撤回,到时候可就是真·便携生产力设备了。
同时,在软件适配上可以明确的感受到苹果号召力之强大。短短1、2个月的时间,Docker、Java、Jetbrains、Python、Office套装等等,这些软件的背后是社区也好、公司也罢都在积极地适配原生的ARM系统,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大部分软件可以不借助Rosetta 2的转译而直接运行与ARM系统。
目前来说,对于M1芯片更多的还是享受ARM架构带来的功耗红利和5mn工艺带来的性能红利,剩下的就只能等待Apple的进一步对生态进行整合了。